自1921—1930年的10年间,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:中国共产党成立、五卅运动、北伐战争……处在这历史巨变中的中国电影,由于其经济基础须依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体制上,所以它的叙事主题基本以中国革命为主。其间有些影片虽然也反映了中国的革命历史及民生疾苦,但大部分影片仍是以取悦观众及商业利润为目的。然而,电影在产业体制上正开始摆脱外资控制,许多民营电影公司建立成长,并取得了相应发展。这时期形成的中国武侠电影的创作高潮,为中国本土电影的市场化发展提供了历史教训和经验。在这10年间,中国各影片公司拍摄了约六百多部故事片,标志着中国电影从萌芽走向兴起的阶段。
早期电影是没有声音、没有色彩的纪录片。中国早期电影主要是记录戏剧舞台艺术的无声影片。1912年,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无声短片《难夫难妻》作品体现了编导郑正秋“戏剧必须是改革社会、教化群众的工具”的创作理念。为了使电影更真实、更动人,人们开始以临场的乐队伴奏、制造音响效果,由专人配对白的方式,使银幕上的画面与画外的声音结合起来。结果在1929年,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有声电影《纽约之光》诞生了。而中国的第一部有声电影《歌女红牡丹》则于1930年出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