粗细一致的曲线,我们要一笔写成也不太难
线条四
它是一条曲线,然后还有粗细的变化
要想一笔就这出这样的线条,就非常的困难
可以看出:从线条一到线条四,它们的形状越来越复杂,要想一笔写成功也越来越困难。
我们在写字的的时候,面对汉字的笔画,其书写难度就类似于写线条四的难度,要写出曲直、粗细、斜度等等,没有掌握用笔技巧和方法,就没法用那么细的硬笔写出汉字笔画的变化特征。
二、认识硬笔书写时的“力”
有没有想过我们写字究竟是笔尖在写字,还是我们的手在写字?
答案是:笔尖在直接写字,我们手通过控制笔,来间接写字。所以,写字这一过程,也是一个用力与受力的过程。
我们看看握笔书写示意图:
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,手握笔书写,手给笔一个握力的力度B,通过这个力度B来控制笔;
笔尖的力传给纸面,从而形成纸面的压力A,正是通过这个压力A来完成书写动作的。
那么在这一受力过程中,直接实现线条粗细变化的是压力A,而不是压力B,这点我们可以通过示意图直接看到,应该不难理解。
什么叫控笔?
我们的手要通过控制压力B(握笔的力和方向)来间接控制压力A(笔尖对纸面的力)的变化,从而达到笔画线条粗细的变化,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,压力A小,线条就细,压力A大,线条就粗。
能理解这一受力过程,就能初步理解什么叫做控笔,从而写出笔画的特征就很简单,即使用0.38的中性笔写出标准笔画都不难。
所以,写不好字不要再怪你的笔不行,这个锅,笔不背。
三、硬笔如何出锋?
硬笔书写讲不讲侧锋、中锋、回锋?
拿中性笔来说,1.0的笔芯算是特别粗的了,一般情况下,我们都使用0.38或者0.5的中性笔来书写,这远远小于软笔的粗细。
当把软笔的侧锋、中锋、逆锋等用笔,用于0.38/0.5的笔上,大家觉得会出现笔画特征吗?
举几个栗子:
1、侧锋用笔
我们再来对比侧锋用笔,上面“书”字的长横侧锋起笔后转中锋行笔,下面我们用硬笔也写了这个长横,可以看到硬笔侧锋后转中锋时,很难控制线条的直度、方向,线条也特别细,当线条很细的时候,线条上下抖动留下的痕迹就特别明显,而且全程控笔很费力,长时间这样写字会很累,速度也慢。
2、中锋用笔
我们全程中锋用笔,只通过抬笔压笔来控制笔尖和纸面的力,写出了很标准的长横。
3、回锋收笔
关于回锋,上面“书“的长横是标准的回锋收笔,我们用硬笔写的时候也作回锋处理,可以看到硬笔回峰很难把锋藏住,这就违背了通过回锋来藏锋的初衷,也将本来就难写的笔画特征增加了一个步骤,使其复杂化,也就增加了回锋藏不住的不可控因素。
小结
所以,在用硬笔写字的时候,侧锋用笔、回锋用笔是不适用的,中锋用笔适合硬笔书写。
换句话说,就是你握着笔是什么姿态,就怎么用笔,不用变换握笔的角度来实现笔画的变化,而是通过控制笔尖给纸面力的大小来实现笔画的变化。
四、“浅轻式出锋”是什么鬼?
讲讲它的写法及应用
浅轻式出锋多出现在笔画的起笔和开始,常见的包括横画、竖画、捺画、撇画、点画、提画、横撇等等,还包括其余大部分笔画。
我们可以看一些名家的作品:
当然上面都是软笔顺锋入笔,写出的出尖效果,这与硬笔的写法有区别,这里我们只用看看这类出锋的效果和形状。
要用硬笔写出这样的效果,先要理解一个词语——抚摸,本意为用手轻轻地摸。
把手想象成笔尖,就是用笔尖轻轻地抚摸。那么写好这个出锋效果,就是要用笔尖轻轻地抚摸纸面,但是一直轻轻地抚摸纸面,呈现的效果就是一条细细的直线,并不会出现我们想要的前细后粗的效果,怎么办?
那就是忽略了力的变化,在笔尖抚摸纸面的同时力度要慢慢地匀速地变大,是一个持续用力的过程,力到笔画线条的每一处,把握好这两点就能达到很好的出锋效果。
五、提笔出锋的写法及应用
提笔出锋多出现在笔画的末端,常见的包括横画、竖画、撇、捺画、点画、提画、勾画等等。我们可以看一些名家的作品:
若想让硬笔也写出这样的效果,一定要把握好收笔时的提笔动作,提笔出锋是一个瞬间用力的过程,如“长横”在收笔时就需要先微顿笔,紧接着给笔尖一个瞬间向右下的推力,同时顺势提笔而起,让笔尖在纸上形成的出尖效果,动作一定要连贯,笔画线条才会流畅。
尤其要注意:不是笔尖到了锋尾(笔画的末端)还在让笔尖给纸面压力,那样只会留下一个又长又粗的顿笔。
写出漂亮笔锋的方法
大家都学会了没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